教育部重大专项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际传播媒介、路径、机制及其经验研究”举办第二期工作坊

6月29日,由北京大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教育部重大专项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际传播媒介、路径、机制及其经验研究”课题组共同主办的第二期工作坊“国际绿色话语的国内化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际传播”在北京大学陈守仁国际研究中心举行。

2c4e17e6c234443ebd6ce98c0e1c0752.jpg

工作坊现场

工作坊由北京大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郇庆治教授作题为“‘碳政治’话语的构建、传播与中国化:自主知识体系视角”的报告,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聪聪副教授担任点评人,会议采取线上、线下方式进行。

郇庆治从“碳政治”作为一个国际话语(政策)体系的形塑、“碳政治”话语(政策)的中国化适应与重构、“碳政治”话语与中国环境人文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创建三个方面作了阐述。

首先,郇庆治基于历时性视角对国际“碳政治”话语的形塑及其发展演变进行了分析,认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代表了国际生态环境议题“碳政治”的初创。而1988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组建,以及“温室效应”与“南极臭氧层空洞”等“科学事实”的发现,则推动了相关政策话语的转向与气候变化议题的国际传播。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碳政治”话语的建构语境发生了深刻重塑,其背后的主要动因,则来自于国际气候治理合作中的国家利益差异,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气候治理中所发挥的日益重要的作用。他认为,这一动向所凸显出的全球气候治理新格局,使得“碳政治”全球性话语构建与国家自主化话语相结合的方式,已经日益成为一种新型“碳政治”话语建构过程中的现实路径选择,而这也成为当前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展开话语建构所面临的重大时代机遇与挑战。

其次,围绕“碳政治”话语(政策)的中国化适应与重构,郇庆治同样从一种历时性视角,以“从‘低碳’到‘双碳’”的中国话语发展变化为逻辑主线,对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探索构建自主化、本土化的话语体系做了梳理与分析。他认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过去30年不断参与国际“碳政治”话语体系的形塑,并在基于本国国情的基础上,逐渐探索出一种对相关绿色话语进行国内化适应与重构的有效模式。这一过程可以大致按照三个阶段来加以理解。第一个阶段是1992年至2007年,作为《公约》以及《京都议定书》的最早缔约方之一,我国通过减少碳排放、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等政策手段为全球“减排”作出贡献,但相关“碳政治”话语仍然主要被界定为一种国际性的绿色话语。第二个阶段是2007年至2015年。在这一阶段,我国基于自身国情与发展水平积极探索“低碳”政策话语的中国式适应与重构,为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三个阶段则是2015年至今。在这一阶段,“双碳”话语(政策)体系的提出彰显了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国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及其话语建构,探索适应中国具体国情的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战略,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在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之际,中国积极探索发展中国家在“减排”方面的有效战略,承担起全球气候治理的责任与义务,明确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部署及任务总要求,这一战略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

对于“碳政治”话语与中国环境人文社科自主知识体系创建,郇庆治主要从中国“碳政治”话语构建及其表述的自主知识体系表征、环境人文社科议题上国家(地方)自主性与全人类共同性之间的关系、环境人文社科自主知识体系与学者主体性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展开探讨。首先,对于中国“碳政治”话语及其构建的自主知识体系表征,他认为,以“双碳”为代表的“碳政治”话语,已经逐渐搭建起符合中国具体国情、彰显鲜明国别地域特色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其次,围绕环境人文社科议题在“国家自主性”与“全人类共同性”之间的张力,他认为,应当积极探索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与相得益彰。这种全球性视野与本土化关怀的交汇并行,将有利于尊重不同国家在自然地理区域与经济政治发展水平方面的差异,同时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推动世界各国协同应对全球气候危机。最后,对于环境人文社科自主知识体系与学者主体性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包括“双碳”目标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内的话语建构都代表了人类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康庄大道的一种中国式表达,也展现了中国环境人文社科学界的绿色知识视野与心怀天下的全球胸怀。

在点评环节,王聪聪认为,基于国际与国内互动视角对“碳政治”话语构建与绿色话语的中国化适应和创新进行研究具有鲜明学术意义。“碳政治”话语虽然最初作为一个国际气候变化应对的绿色话语被引入国内语境,但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在全球气候治理中所发挥的日益重要的作用,围绕“碳政治”话语的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已经得到深入发展,并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在国内语境下,新时代以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构成了推动“碳政治”话语不断深化发展的内部动力机制。这种“碳政治”绿色话语为我国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3073ec668fcc4689bdd0e973a3b19383.jpg

在讨论交流环节,到场师生积极参与,现场气氛活跃热烈。大家着重就如何认识环境人文社科话语建构的普同性与区域性、“碳政治”话语及其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对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作用、“碳政治”话语案例对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际传播研究的资鉴价值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