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八届未名论坛暨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博士研究生高级研讨班”开班


图为会议现场。本网记者 王海锋/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王海锋)1月12日,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大学中国道路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众化与国际传博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北京大学第八届未名论坛暨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博士研究生高级研讨班”在京开班。

  开班仪式上,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孙熙国教授代表主办方讲话,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王素莉研究员、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包炜杰博士分别作为主讲嘉宾代表和学员代表发言,开班仪式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孙代尧教授主持。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孙熙国教授在讲话。本网记者 王海锋/

孙熙国教授介绍了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历史、举办研讨班的目的及学习研讨应注意的问题等。他表示,早在1920年,李大钊先生就开始在北京大学讲授“唯物史观”、“社会主义和社会运动”、“工人的国际运动与社会主义的将来”等三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纳入现代大学教育和课程体,以此为标志,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中国大地诞生。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992年成立,是全国建立的第一所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把学院建成具有“北大气派、中国特色、世界先进”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以“在马言马”(具体包括在马学马、在马研马、在马教马、在马信马、在马爱马)为发展的基本原则。2014年以来,学院先后启动了系列工程:建设全国第一座以马克思名字命名的“马克思楼”;启动马克思主义研究重大基础性学术工程——《马藏》编纂与研究工程;培育和建设“中国道路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国际马克思主义文献中心;定期举办世界性高端学术论坛——“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出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发展年度报告等。同时继续举办自2007年开始创办的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和2010年创办的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生论坛。

http://news.cssn.cn/zx/bwyc/201801/W020180112690002994692.jpg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王素莉研究员在发言。本网记者 王海锋/

据了解,本届研讨班从1月12日到16日,主题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使命”,以嘉宾讲座、高端学者对话、青年学者学术对话、博士生沙龙等为主要形式。在为期5天的时间中,将邀请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于鸿君教授,北京大学“中国道路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顾海良教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王素莉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张文喜教授,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季正聚研究员,北京大学哲学系王中江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张汝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树荫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杨河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孙熙国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程美东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蚌珠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孙代尧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宇文利教授,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理事长于品海教授等担任主讲嘉宾,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国家治理:中国传统、西方经验与社会主义、”“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主义”、“文本、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当代化的路径”等议题为学员授课并开展研讨。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包炜杰在发言。本网记者 王海锋/

据悉,“北京大学未名论坛暨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博士研究生高级研讨班”自2011年举办以来,已连续主办七届,论坛力求打造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优秀博士生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博士生正确认识中国社会发展,发现问题、展开讨论,寻找因应之道。

http://news.cssn.cn/zx/bwyc/201801/W020180112691185812593.jpg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孙代尧教授在主持开幕式。本网记者王海锋/